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太保庄村名的由来

    信息发布者:季娜jina
    2018-11-18 14:40:41   转载

    在峡山区太保庄街道驻地,坐落着太保庄、小太保、太保屯等村,说起这几个村的村名来,据当地居民讲,还与隋朝靠山王杨林有关呢。

    杨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周国的一位著名将领,生得面如粉,两道黄眉,身长九尺,腰大十围,善使两根囚龙棒,每根重一百五十斤,有万夫不当之勇,在全国号称第八条好汉。他奉周国君王之命,带兵六十万,南征北讨,东挡西杀,逢州取州,逢府夺府,为周国的繁荣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后来皇上晏驾,太子庸懦,杨林倚仗兵权,支持哥哥杨坚夺了江山,改国号大隋。杨坚即了帝位,称为隋文帝,封杨林为靠山王。因杨林战功赫赫,多受下属拥戴,于是他就把手下十三位爱将认作干儿子,封为十三太保。后来冀州发生叛乱,皇上命杨林率十三太保领兵前往平定。杨林的先锋四太保、七太保先后阵亡,杨林则以 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惟有德者居之” 等话,将叛将说降,归顺隋朝。在得胜回京的路上,忽听探马来报,说登州一带 (即今山东胶东)有大批海寇作乱,上岸抢劫居民。杨林闻报,遂领兵杀奔登州而来。那些海寇闻知杨林兵到,不敢交战,各自散去。杨林在巡视中发现登州一带人烟稀少,兵防松驰,于是上表奏明圣上,自愿镇守登州。他命令军士召集民工修筑城垣,又整治府库,强化了胶东一带的防务。

    此时的潍河东岸属登州管辖,潍河连着渤海,时有海寇沿河而上,侵扰百姓,成为当地一害。为了防御海寇,加强治安,杨林安排手下的太保们在峡山以东选择离河不远的地方,安下营寨,由手下的太保们分兵驻守,又在潍河峡山上设立兵站哨卡,发现海寇随时剿灭,海寇闻之丧胆,逐步绝迹,潍河两岸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

    后来,杨林支持侄儿杨广篡位,杨广即隋炀帝,为政无道,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,杨林奉命率兵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,在一次征讨中被罗成用回马枪杀死。之后,太保们也都撤离了潍河以东驻扎的营寨,周边居民、移民不断迁入居住,遂形成村落,因原来是太保们常年驻守,于是取名为太保庄,小太保和太保屯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